标       题: 【文字解读】“水上交通应急演练”政策解读
索  引  号: 111503000115559929/2024-07088 发文字号:
发文机构: 交通运输局 信息分类: 政策解读
概       述: 【文字解读】“水上交通应急演练”政策解读
成文日期: 2024-11-28 00:00:00 公开日期: 2024-11-28 09:57:22 废止日期: 有效性: 有效
【文字解读】“水上交通应急演练”政策解读
作者:交通运输局 来源:乌海市地方海事服务中心 浏览次数: 打印 保存 关闭

乌海市地方海事服务中心关于

“水上交通应急演练”的政策解读

问:水上交通应急演练活动的指导依据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第六款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第二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行下列职责,第四款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以及第五章 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的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乌海市水上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

问:水上交通应急演练活动主要针对内容有什么?

1. 预警与报告环节:模拟事故,如船舶碰撞、搁浅、火灾或恶劣天气引发的危机。工作人员按规定流程迅速上报,启动预警信息发布,通知相关部门与周边船舶,检验信息传递准确性与及时性。

2. 应急响应程序:各应急指挥中心接警后,立即评估态势,按预案确定响应级别并组织救援力量。包括协调海事巡逻艇、救援船舶、直升机等前往现场,设立现场指挥点,保障指挥通信畅通,展示多部门联动与协同作战能力。

3. 人员救援行动:针对人员落水、被困等情况,开展搜索与营救演练。运用救生艇、救生筏、抛投救生设备等实施救援,安排医疗小组对伤者进行现场急救与转运,检验救援效率与医疗保障水平。

4. 船舶事故处置:演练船舶碰撞、搁浅后的应急处理。如对破损船舶堵漏、排水,防止沉没;对搁浅船舶脱浅操作;对失火船舶灭火,使用消防船、消防车及船舶自带消防设备控制火势、扑灭火灾,防止火势蔓延与爆炸。

5. 水上溢油处理:模拟船舶燃油泄漏,采用围油栏围控、撇油器回收、吸油毡吸附等技术清除油污,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涉及环保部门与专业清污队伍协同作业。

6. 交通管制与疏导:事故发生后,海事部门对周边水域交通管制,通过 VHF 等通信手段发布航行警告与指示,疏导船舶有序通行,避免二次事故与交通混乱,检验交通组织与管理能力。

7. 后期恢复工作:完成应急处置后,进行事故调查评估,总结经验教训。组织船舶打捞、航道清理等恢复工作,使水域恢复正常通航状态,评估整个应急过程,完善应急预案。       

问:水上交通应急演练活动的意义与难点有哪些?

意义:

提升应急处置能力:通过模拟真实的水上交通事故,如船舶碰撞、火灾、搁浅、人员落水等场景,让参与演练的人员熟悉应急救援流程和操作方法。在实际发生事故时,能够快速、准确地采取应对措施,有效降低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增强部门协同合作:水上交通应急涉及多个部门,包括海事管理机构、航运企业、水上救援队伍、医疗急救单位等。演练能够促进这些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明确各部门在应急救援中的职责,提高多部门联动的效率和默契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应对突发事件。

检验和完善应急预案:在演练过程中,可以发现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例如应急响应程序是否合理、救援资源配置是否充足、各环节之间的衔接是否顺畅等。根据演练结果对预案进行及时修改和完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

提高公众安全意识:对船员、乘客以及周边水域居民等公众进行水上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教育,使其了解水上交通事故的危害和应急处理方法,增强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难点:

场景真实模拟难度大:要真实地模拟水上交通事故复杂多变的场景很有挑战性。比如模拟恶劣天气状况(如暴雨、强风、浓雾)对事故的影响,需要特殊的设备和环境设置,而且很难完全重现真实事故中的各种突发状况和不确定性。

多部门协调复杂:众多参与部门的工作流程、职责范围和专业要求各不相同。在演练过程中,要确保各部门之间的行动协调一致、信息及时共享,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沟通和协调。比如,海事部门与医疗急救部门在伤员转运环节的衔接,涉及到信息交接、转运方式选择等多个细节问题。

资源调配与保障:应急演练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包括救援船舶、专业的救援设备、医疗资源、应急物资等。确保这些资源在演练时能够及时到位并有效发挥作用是个难点。例如,救援船舶的调度要考虑船舶的性能、位置以及航行时间等因素,而且要保证船舶上的设备齐全、完好可用。

评估体系不完善:建立一个全面、客观、准确的演练评估体系比较困难。演练评估不仅要关注救援行动的最终结果,还要考虑救援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应急响应时间、操作的规范性、部门间协作的流畅性等多个维度。目前还缺乏一套被广泛认可的、标准化的水上交通应急演练评估指标体系。

上一条:

下一条:

政策原文